一个炭素资深人士对炭素的看法!!
2015-04-08
炭素这个行业在过去是鲜为人知的行业,是个小行业,是寄身于冶金、化工、电工等工业的原材料行业,因为有些炭素材料应用于军工,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屈指 可数的几家炭素企业大都以编号呈现,如吉林炭素厂为201厂,兰州炭素厂205厂等,都有军代表驻厂,因此炭素行业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炭素制品的需求量骤增,计划经济状态下原有的国有企业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炭素制品一度成为非常紧缺的抢手货,由此一些敏锐的乡镇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的信息捕捉到了这一商机,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于是炭素生产技术成了香饽饽,国有企业的技 术人员隐秘地被这些乡镇企业聘用,他们战战兢兢、偷偷摸摸地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由于炭素生产说简单可以简单到只要一口炒菜的锅就能 炒制电极糊,用一台破旧车床就可以从国企买一些废弃的次品电极中加工成短尺或下一个规格的成品,然后按低于正品的价格卖出,投资少、见效快,当时环保也不是太严格,因此进入门槛很低。
民营企业就是在偷偷摸摸、半明半暗、在合法与非法之间弥补了市场的空缺,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某炭素厂最初就是通过列入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指定厂家,然后逐步打开市场的。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实用、高效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很快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一时间,炭素成了淘金的富矿,民间资本趋之若鹜,甚至于喊出了”要想富,搞炭素”的口号,以介休为例,最盛时期,大大小小的炭素厂(包括作坊)不下150家,在这期间民营企业不乏有许多创新和创造。简易式罐式煅烧炉;螺旋成型机;简易的连续混捏机;立式搅拌锅、电极振动成型机,模压机、燃煤的地坑式 焙烧炉等等投资省、能办事的简易设备。民营企业的壮大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又加剧的市场的竞争;一方面让市场逐步接收了民营企业的产品,一方面 又使民营企业的产品不断与标准靠近、不断与市场接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民营企业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二十一世纪,民营企业出现 了挤压机、环式焙烧炉、大容量石墨化炉等原来国有企业才有的装备。单厂生产规模也达到几十万吨的阳极、几万吨的阴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水平。民营企业的 成长使得国有炭素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甚至于转型改制倒闭,同时又给国企的人员分流提供了一个出口。
原来在国企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人和技术人员,到成为民营企业的座上宾、技术骨干,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也取得了较高的报酬,同时使国企的衰落没有给社会造成太大的压力。经过几次国民 经济大起大落,几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洗礼,鱼龙混杂的炭素企业进行了几次大洗牌,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进行了多次的重组、整合、淘汰。每一次洗礼就是一 次产品和技术的提升,也是对新的市场要求的适应。